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竞争激烈!端午节pick代言人张天师、伍子胥落选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是手机百度独家约稿,严禁转载抄袭】 文/念田 又是端午佳节,粽子吃起来,龙舟划起来,口耳相传的故事讲起来:话说楚国大夫屈原忠君爱国、志行高洁,却屡遭小人谗毁,投

【本文是手机百度独家约稿,严禁转载抄袭】
文/念田
又是端午佳节,粽子吃起来,龙舟划起来,口耳相传的故事讲起来:话说楚国大夫屈原忠君爱国、志行高洁,却屡遭小人谗毁,投江自尽,百姓划龙舟、食米粽以纪念之……
且住且住。故事终究是故事。为一个人设立一个节日绵延两千年不绝,多少言过其实。中国端午节,渊源于上古,发端于战国,形成于汉朝,定型于唐宋,流行于几十个民族中,各有特色。屈原的上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端午节怎么pick屈原的。
夏至节的角黍和粽子
先说端午节的象征——粽子。今天的粽子实际上是北方夏至祭祀祖宗社神的“角黍”和南方祭祀蛟龙水神的“筒粽”合流的结果,在南北朝时期才和投江自沉的屈原扯上关系。
端午是五月初五,接近夏至。夏至节气大致在五月中旬,是北方人民种黍收麦的时节,形成了“地祗节”和 “地腊”。北方有“仲夏荐角黍”的习俗,即用黍做成角的形状祭祀祖先和社神,表示感恩馈赠,祈求风调雨顺。
儒家经典《礼记·月令》记载,在“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诗经·小雅·甫田》则描绘了这样的祭祀画面:“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今天的粽子是北方“角黍”和南方“筒粽”合流形成的
而在水网密布的南方,民众则习惯于将填满稻米的筒粽投入江中祭祀蛟龙,目的是驱除水灾。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这就反映出在南北朝时,随着南北交流,来源于北方的“角黍”(取其外形)和盛行于南方的“筒粽”(取其做法)已经融合成为“粽子”。
粽子与屈原的挂钩记载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期吴均的《续齐谐记》,书中将此习俗追溯到东汉初年。书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 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祈福去灾的艾蒿蒲草
与今天端午节的吉祥喜乐气氛不同,古代农历五月被民众视为灾邪不祥的“恶月”。五月五日更是恶上加恶,是要避瘟祛病、驱鬼去邪、禳灾消毒的日子。汉末《风俗通》就说五月五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就曾因出生于五月初五被父亲遗弃。
何以如此呢?《礼记》认为夏至是阳气顶点,阴气起点,正是万物死生之界。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五月春寒未尽、大地升温,南方地区尤其寒热交加、病虫流行,侵扰人体。故而在许多南方少数民族中端午节也极为流行。
电视剧《红楼梦》还原了端午悬挂蒲艾、佩符斗草的习俗
针对邪气瘟疫、毒虫病患,先民们以天然药草植物矿物来应对,包括菖蒲、艾蒿等具有驱虫杀菌作用的天然草药、具有杀菌功效的大蒜和对付蛇虫的雄黄。久而久之,形成了端午节悬挂或熏蒸蒲艾香草、佩戴香包虎符和五彩丝线、喝雄黄酒的习惯。有地方会把草药保留下来比赛玩耍,称为斗草。有地方还要在儿童关键部位涂抹雄黄酒,以驱除虫蛇。《白蛇传》中由白蛇修炼成的白娘子正是在端午饮雄黄酒,显出了原型。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饮雄黄酒
把屈原和蒲艾香草这些习俗联系起来是惯用“香草美人”手法的《楚辞》。在绮丽华美的文学天地中,屈子用奇逸诡谲的想象力编织了一方高洁华美的净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令后人神往不已,并将其与端午习俗联系起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