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特色(3)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秭归县石板溪桥—花鸡坡村—棺材岩—黄牛崖南华系和震旦系地层路线:带学生观察南华系与震旦系地层,学会认识并描述南华系和震旦系岩石特征以及岩

秭归县石板溪桥—花鸡坡村—棺材岩—黄牛崖南华系和震旦系地层路线:带学生观察南华系与震旦系地层,学会认识并描述南华系和震旦系岩石特征以及岩性组合特征,学会判断地层间接触关系。带领学生观察震旦系陡山沱组与灯影组界面特征,观察棺材岩和黄牛岩危岩体及其治理措施。

秭归县周家坳—滚石坳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路线: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并讲解分析灯影组二段和三段岩性,分析沉积环境;讲解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爆发时代,并要求学生自行寻找文德带藻化石。观察并学会区分白云岩和石英砂岩的不同岩性特征。观察震旦系灯影组白马沱段与寒武系岩家河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掌握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示意图的描绘方式。观察寒武系岩家河组与水井沱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并观察描述薄层的风化壳、斑脱岩、岩家河组灰岩底部的硅质团块等主要岩性特征。

长阳县白氏坪—肖家台震旦系至奥陶系地层路线:带领学生观察震旦系灯影组白马沱段岩性,观察其中的雁列节理并绘制素描图;观察寒武系天河板组内白石桥背斜,并绘制背斜素描图,学会分析背斜形成原因、受力方向等;观察寒武系天河板组与石龙洞组间的整合接触关系;观察寒武系石龙洞组与覃家庙组整合接触关系;观察覃家庙组与娄山关组的整合接触关系;观察寒武系娄山关组与奥陶系南津关组的接触关系,观察叠层石化石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观察描述奥陶系娄山关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地层岩性特征,并分析其沉积环境的变迁情况。

九畹溪—西陵峡村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路线:带领学生观察奥陶系上统至志留系罗惹坪组地层,并描述地层主要岩性特征。观察九畹溪平卧褶皱,绘制褶皱素描图,分析并描述平卧褶皱的形成原因。观察奥陶系宝塔组震旦角石化石。

链子崖—台上坪隧道西出口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路线:带领学生观察新滩滑坡遗址(江对岸),观察链子崖危岩体及其治理措施;观察并描述志留系纱帽组至二叠系地层岩性特征;观察二叠系地层主要化石特征;绘制该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

路线五:实测剖面路线。选择九龙湾南华系南沱组地层作为实测对象。预期实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实测地层剖面的基本方法,于实测剖面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工作,并完成室内绘制实测剖面。

(三)学生半独立填图阶段

选择高家溪—花鸡坡村—滴水岩村—雾河村-红水坪村一带黄陵花岗岩体及南华系和震旦系地层作为填图单元,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填图区部分地层界线点的确定,让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并分组练习。

(四)实习期阶段性考试

为考查学生对前期教师领教阶段各类路线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促进学生对前期的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与巩固,为后期的独立填图工作打好基础,在实习基地内安排一次室内考试,考试分闭卷笔试及岩石标本的岩性识别面试两部分。

(五)学生独立填图阶段

对所选择高家溪—花鸡坡村—滴水岩村—雾河村—红水坪村一带填图单元未完成的地层界线点,由学生分组独立确定,并完成测区的整体填图工作。实习队安排老师在填图区部分重要地段留守,以便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填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报告编写阶段

根据前期室内授课阶段所制定的报告编写及图件绘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报告的编写。

(七)学术报告

为丰富实习期间学生的学习与课后活动,实习队根据带队教师科研方向基本情况,选择与实习相关或相近的研究方向或内容,开展多期次学术报告活动,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地球科学各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野外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此次基础地质野外实习,学生们在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及相关或相近专业的认知程度、自我能力锻炼等三方面均有不少的收获。

(一)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建立在学生前期已经完成了《地质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等学习,或已选修过《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生们虽有学习过地质学相关的知识,但对于知识的理解层次大多停留于书本和课堂,缺乏具体、直观的理解与认识。而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对前期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的同时,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整体步骤与流程,并进一步学习到野外地调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工作流程。野外实践过程中收获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将令学生们受益终生。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kjxyxb.cn/qikandaodu/2021/0504/569.html



上一篇:这个寒假我在武汉
下一篇:不一样的表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