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特色(4)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加深地球物理学知识与地质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是我校地球科学领域的老牌专业,

(二)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加深地球物理学知识与地质学知识的相互联系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是我校地球科学领域的老牌专业,其专业定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质学背景知识。此前,由于地质学课程教学和本专业地球物理相关课程教学是完全独立进行的,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时难以很好地将地质学知识与地球物理知识融会贯通,这极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此,在贯彻落实学校“以本为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效果的前提下,从此次实习开始,本专业秭归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已完全由本学院独立承担,地学院派驻少量地质学专业老师配合指导,其他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均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及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师。

(三)学生自我能力锻炼

秭归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在教师领教环节结束后,教学实习已完成前半部分内容,后半部分内容的中心环节为学生独立自主填图。在没有教师领队的情况下,各班级学生分组在规定的一个星期内独立完成约5.4Km2面积的地质填图工作。独立填图过程中的填图路线设计、任务分配等均由学生自行安排。野外填图过程中,遇到诸如地层分界点判断分歧相互争辩时,学生们能大胆创新地提出自己的认识,有时甚至能在一个界线点的确定上争论很长时间,最终经过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的界线点位置。填图区整体位于山高路险的山区,填图过程中遇到难以通过的路段,行动上存在困难时,小组同学之间能互帮互助,将实习小组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填图过程中,遇到需要寻求当地老百姓帮助时,不再畏缩或者羞于求助,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同样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野外工作体会与建议

教学时间安排上,整体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学生进站前教师的备课准备时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非纯地质学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秭归地质实习采取教师第一年参与备课、第二年备课后开始带班授课的方式非常合理,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又保证了师资力量的可持续投入。为期四周的基础地质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对本科生的地质认识实践来说,时间上较为充分。但要注意各条教学路线上的时间分配,某些内容较为丰富的路线,建议时间上可以分配长一点。比如,长阳清江的构造地质路线,该路线既有丰富的构造现象,又有丰富的地层、化石等,可安排至少为期两天的全天路线,需要时可考虑增加至三天时间。

路线教学的内容安排上。秭归地质实习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地质学各方面内容的合理安排,实习内容较为全面。但建议今后的地质认识实践更加注意考虑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更加合理的内容安排。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考虑到其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较为集中在矿产勘察、油气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因此建议教学内容更多地偏向地层的认识(物理性质、形成环境分析、对矿产及油气等的生成或聚集有无特殊意义、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构造认识(形成过程、作用力类型及方向、对成矿及油气聚集的影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更多地关注的是地球深部的结构构造及地球的演化过程。因此,在地质认识实习时,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岩浆岩、变质岩的教学路线上,以此让该专业的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结构等。另外,地球物理学,不管是勘查地球物理学还是固体地球物理学,其基本的着眼点均是地下介质的基本物理性质。因此,我认为在对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进行地质认识实践教学时,应注重将各类地层(或岩体)的成因分析及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结合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部分轻便易于携带的物性测试仪器,如磁化率仪、电阻率仪等配备至各班。教师在野外现场讲解地层岩性时,将岩性与物性(如磁性、导电性等)适时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地球物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地质学知识与地球物理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1]刘建朝,薛春纪.实践教学是保证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J].中国地质教育,2004,(1):24-25.

[2]樊光明,张先进,余英,等.秭归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评述[J].中国地质教育,2010,(1):56-61.

[3]陈丽霞,张先进.关于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工作经验与体会[J].高教研究,2012,(3):30-32.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kjxyxb.cn/qikandaodu/2021/0504/569.html



上一篇:这个寒假我在武汉
下一篇:不一样的表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