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日新致远追求卓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创刊周年回(3)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园地与服务作用。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扶植学科建设,是我校学报始终坚持的一项原则。多年来,学报编辑部的同志耐心指导年轻的作者修改完善稿件

2.园地与服务作用。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扶植学科建设,是我校学报始终坚持的一项原则。多年来,学报编辑部的同志耐心指导年轻的作者修改完善稿件,培养科学、严谨、规范的写作素养。编辑部应邀在校内外做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多场,通过学术争鸣搭建学术高地,向业内宣传期刊品牌,与创新者碰撞思想,受到师生和科研人员的欢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作为教学、科研成果发表、交流、学习的园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促进科研成果传播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学报植根于高校,与高校教师联系紧密,能及时、快速地将各类人才的新思想、新方法公布于众,传播于世。一些青年教师、不知名的“小人物”,就是通过学报这块人才培养基地使他们的学术水平迅速提高,科研成果得到尽快发表,从无名到有名,逐渐成长起来。许多作者通过学报了解自己论文存在的不足,通过编辑部的帮助,提高了论文写作和科研水平,增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有的甚至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创刊以来,老一辈编辑工作者贡献了不可磨灭的智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值得一提的事,他们既当“经师”又当“人师”,他们不仅在编辑岗位上耕耘,而且在教学岗位上播种,不少人都著作等身,成为地市州高校知名学者。比如原编辑部主任佘斯勇被评为“湖北省期刊优秀编辑”。原编辑部主任陈国和《乡村小说视域下的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书写研究》一书获“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优秀奖”。学报编审余朝晖2016年获“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奖、2017年入选“湖北省科协科技人才专家库”、2018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湖北省科技期刊特色活动优秀编辑工作者”、2018年入选“咸宁市社科领军人才”;论著《解读高校学报封面装帧文化》《我的编辑观》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编辑学论著”。学报副编审彭茜珍大学毕业后就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如一日,把岁月延伸为一种责任,注重新人培养,做好传帮带。责任编辑胡莉献身编辑事业,致力于编修。还有副编审吴惠娟、熊瑛、王淑华等同志始终坚守在编辑岗位上,为学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传承与积累作用。从记载科学研究的历史轨迹、积累高层次的文化财富方面看,高校学报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文化积累的时代使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今的《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能够多途径、多渠道、多方法、多方式传承文化,宣传科普,推广科技,交流方法,这种传承与交流是广泛的、世界性的;与此同时,《湖北科技学院学报》通过纸质版、电子版在不断地积累文化,为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迄今为止,学报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三、《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办刊愿景

2005年以后,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风生水起,中央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界定为非经营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高校学报何去何从,一度成为业界人士、所有学报人、政府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改革中的难点,毕竟高校学报在我国整体期刊市场中占有一壁江山,其体制之特殊、办刊模式之特殊、管理方法之特殊、作用之特殊、地位之特殊总让人剪不断、理还乱。WTO后,学报要走向市场,要国际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并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化的结果,是将学术刊物混同于大众读物,让学术失去了学术的水准。在市场需求的作用下,学术出版成为追求利润的一方阵地,背离了学术研究引导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学术与金钱联姻必然导致异化,市场化运作使编辑部获得了经济效益,却失去了学术竞争力。历史是判断社会科学论著价值的自然尺度,学报的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才是生存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新媒体建设和科技期刊事业,《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期刊媒体行业的转型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化阶段,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思想策源地,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壮大我们的“朋友圈”已凝为“共识”。作为高校学报,应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特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要坚持“内容为王”,附加值不断提升,又要遵循出版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任用学者型主编而非行政领导,革新学术评价体系,采用影响因子排序,建立科学、开放、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激发出版单位的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kjxyxb.cn/qikandaodu/2021/0304/488.html



上一篇: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
下一篇:基于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