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健康促进视域下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与对(3)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加强学生健康促进理念,促其自觉参与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活动场所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它

3.加强学生健康促进理念,促其自觉参与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活动场所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需要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体育第二课堂转化为自觉的需求。首先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培养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受益,就一定能转化自觉行为;其次是要加强学生健康促进理念,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学生的身体是知识文化等一切智慧和能力的载体,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赋予高端人才的需求;三是宣传第二课堂的育人理念,搭建体育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从本质上来讲,体育第一课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普遍性的要求,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体育第二课堂则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问题,强调人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4]。因此,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其实是搭建了一个更宽广的育人平台,顺应了当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更重要的是它搭建了一个宽广的育人平台,不仅拓展了体育教学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因此,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学校领导应该给予足够重视,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促进意识,让参与体育第二课堂成为自觉行为。

[1] 卢伟基,卢澎涛.健康促进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45~49.

[2] 李素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2):85~88.

[3] 杜辉,王家力.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反思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5):453~456.

[4] 李爱民.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十年研究述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83~87.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986年11月21日)上提出的新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1],达到共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高校体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造就、健全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尤其是健康生活水平的促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4号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该《标准》指出: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3]。而据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持续下降的发展趋势。为此,在健康促进视域下加强体育锻炼势在必行,不仅要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上好体育必修课,还要积极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加快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程,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科技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检索“体育第二课堂”“健康促进”等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精读,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改进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建设提供整改依据。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特别是高校学生及体育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认知、影响因素、发展需求及发展途径等方面,为本研究提供现实基础。4.逻辑分析法梳理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通过总结和归纳,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建设推理出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具体措施,为本研究提供相关依据。二、结果与分析(一)湖北科技学院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调查1.湖北科技学院开展第二课堂的相关文件与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湖北科技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湖北科技学院学工处印发了《湖北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试行)》(〔2017〕34号)。《第二课堂》是湖北科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包括物质保障和技术指导。为保证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学校根据第二课堂的不同内容设置了相应的模块,并创新性地将“学分制”和“课程理念”引入第二课堂活动, 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要求每位本、专科生在校期间第二课堂学分要求不低于6学分。通过修读学分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湖北科技学院体育第二课堂形式与内容所谓第二课堂,是指除课表安排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以外,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学生各种能力而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统称为第二课堂课程。湖北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由思想成长、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志愿公益、社会实践和其他等六大类组成。而体育第二课堂主要体现在文体类活动上,主要是学生参与校内外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美学教育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及成果。其活动形式与内容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参加体育类社会实践,如参加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裁判员、校级运动会的裁判员等,社会体育活动的实习实践或调研等活动;二是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参加校园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的相关活动,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以及个人爱好而参加的体育活动等;三是参加体育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参加大学生体育单项竞赛、运动会以及为参加体育比赛而组织的相关训练和培训等。3.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和参与动机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及其参与体育第二课堂的动机,特设计了学生《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与参与动机调查问卷》,对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7.3%,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8.3%,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的态度比较认可,占被调查人数的92.7%,并且有62.0%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第二课堂的活动。参与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48.8%)、获取技能(26.5%)和完成相应学分(14.6%);参与体育第二课堂最大的收获依次是:增强了体质、愉悦了身心和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见,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表1大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与参与动机调查统计表(n=287)相关内容主要选项及百分比(%)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可非常认可(65.2)认可(27.5)无所谓( 7.3)是否经常参与经常参与(62.0)偶尔参与(36.9)从不参与( 1.1)参与动机强身健体(48.8)提高技能(26.5)完成学分(14.6)其他(10.1)主要参与形式体育比赛(47.7)体育社团(27.5)自由参与(17.8)其他( 7.0)最大的收获增强了体质(39.7)愉悦身心(36.2)交到了朋友(7.8)其他(16.3)(二)湖北科技学院体育第二课堂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1.湖北科技学院体育第二课堂取得的成绩《湖北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已试运行了一年,为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在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扩展学生知识面、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课后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如我校每年参加各体育单项协会、校训练队、 仪仗队等体育社团的人数超过2 000人,为学生体育文化节、校运会及更高级别的竞赛储备了体育人才;二是育人平台的作用明显,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除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外,我校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成绩都有加强,如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定向运动竞标赛上我校资环学院学生获得积分赛冠军,这是我校在全国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的首枚金牌;我校传统训练队,如田径、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瑜伽等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大赛上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志愿服务、学生体育裁判员参与全市的相关活动愈发频繁,在阅历、能力、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锻炼。2.湖北科技学院体育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当然,我校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时间较晚,制度还不够健全,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没有针对体育第二课堂专门的管理文件,不能形成自觉行为。二是基本条件差,保障不到位,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在学校教学文件明确提出开设第二课堂的背景下,学校筹建了“学生活动中心”,但一般具有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适合小团体创新尝试,却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另外,缺乏对应的专业指导教师也是制约第二课堂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部分学生观念落后,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识不足,导致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三)湖北科技学院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对策分析1.完善第二课堂相关文件,落实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文件是学校管理部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导性文件,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目前,湖北科技学院已制定了第二课堂的管理办法,但对体育第二课堂的管理没有专门的文件。为此,必须对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情况进行研讨,制定相关的文件,确保体育第二课堂规范地运行。文件中要明确规定每位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的形式、内容及相应的考核方式。根据湖北科技学院第二课堂的指导文件,将“学分制”引入体育第二课堂, 应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如参加体育第二课堂学分的评定办法,应达到的相关要求等。此外,由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第二课堂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如部分学生因为体育课不达标而没有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需要补考或是重修该门课程,则可以考虑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学习和考核来替代。2.改善第二课堂开展条件,保障体育第二课堂运行体育第二课堂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其保障体系是否能改善各项条件。在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首先考虑和解决的是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对体育第二课堂开设所需要的物质和经费扶持缺乏力度,可见,体育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一般都滞后于第一课堂教学。在物质和经费等硬件条件得不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改善软件条件。首先要改善的是组织管理。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重要在于组织和管理,可以依托学校团委、学生社团等机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除各种常见的体育竞赛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这样不仅能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还能增进各种交流,增长学生见识,成为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其次是营造氛围,将体育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体育第二课堂赋予更多的文化教育内容。3.加强学生健康促进理念,促其自觉参与第二课堂体育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活动场所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需要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体育第二课堂转化为自觉的需求。首先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培养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受益,就一定能转化自觉行为;其次是要加强学生健康促进理念,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学生的身体是知识文化等一切智慧和能力的载体,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赋予高端人才的需求;三是宣传第二课堂的育人理念,搭建体育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从本质上来讲,体育第一课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普遍性的要求,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体育第二课堂则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问题,强调人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4]。因此,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其实是搭建了一个更宽广的育人平台,顺应了当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等全面发展的要求。三、结语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更重要的是它搭建了一个宽广的育人平台,不仅拓展了体育教学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因此,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学校领导应该给予足够重视,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促进意识,让参与体育第二课堂成为自觉行为。参考文献:[1] 卢伟基,卢澎涛.健康促进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45~49.[2] 李素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2):85~88.[3] 杜辉,王家力.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反思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5):453~456.[4] 李爱民.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十年研究述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83~87.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kjxyxb.cn/qikandaodu/2020/0808/372.html



上一篇:湖北科技学院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